tokyo and hong kong

about a girl in tokyo and a boy in hong kong.

23.2.09

近來的出版

翻譯了大半年的書快將完稿,心情開始轉佳!實在被折滕得要命!原本打算整理出版的其他論文因而被一拖再拖,實在有點叫人失望 :(

早前在《明報》工作的友人邀稿,今天出版,所以順道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的出版吧!

1. 〈巴特的《〈羅馬書〉釋義》與2008香港教會〉,載《思》,第111期(2008年9月)。借神學家巴特來狠批香港教會政治獻媚的文章;



2. 〈巴特的教會論及其對香港教會的提醒〉,載《巴特與漢語神學II》(香港: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,2008)。比較學術性的另一長版,非常欣賞研究所願意一字不改的出版這篇「政治不正確」的論文;



3. 〈偽術節〉,《明報》(23/02/09),抗議香港的偽術文化和文偽青年,暗諷我系的一些同學仔

4. 〈生之勇氣:田立克論死亡〉(出版中,等了又等,明明說08年出,氣死我)

除了〈偽術節〉一篇以外,全都是洋洋數千至數萬字的悶文,相信大家都不會有興趣,只貼〈偽術節〉一篇吧:

〈偽術節〉

日前欣賞了香港藝術節的一場高水平演出,然而高水平演出背後卻突顯了低水平的觀眾,非但叫人失望,更嚴重影響欣賞心情。

香港人自命比內地人更有文化藝術修養。的確,從很多內地朋友的口中得知,內地的演出時有令人生氣或啼笑皆非的現象,諸如手機聲、閃光燈、胡亂拍掌甚至叫好,還有暴發戶充當有文化等。然而香港觀眾真的比內地觀眾好嗎?

太過細微的挑剔便不多說,諸如永遠不能準時開場(電影院可以,為何劇院不可?)、演出途中咳嗽不斷(一位國際級指揮曾表示,咳嗽是最影響演出者和現場錄音的)、鼻鼾聲(當日坐在我身邊的觀眾不單發出鼻鼾聲,更好笑的是醒過後還好意思表現得很欣賞很投入)等,但有兩個現象實在不能不說。我第一次在香港看見有觀眾公然在演出期間拿手機拍照,而且分別有三人!(看不到的或許有更多)有人成功偷拍後自鳴得意,有人甚至在職員警告後還要偷偷再幹一回。這類觀眾會有多尊重藝術?水平比內地觀眾高了多少?

其次,近年各大藝術節、電影節越來越一票難求,這或許是一件好事,但這類活動每次都會見到一些「文偽青年」,他們碰頭就是互相比拼買了多少票、欣賞過多少場次,這些文偽青年們都是在量化自己多有「文化」、多有品味,說穿了這和他們最看不起的暴發戶有何分別?或許分別就在於誰買正價票或誰買學生票!

一年一度的藝術節變成一年一度的偽術節,同樣地每年又要問自己一次,來年還要和文偽青年鬥快買票嗎?

15.2.09

今年的鬼節是特別的

鬼節,全城鬧鬼,人人都拿著玫瑰生化武器和朱古力導彈,不單在西餐廳進行恐怖主義集會,還踴到街上、戲院、公園.......很可怕

今年的鬼節很特別,特別在不用去慶祝,因為我和麻煩妹都身處兩地。我一向都不喜歡鬼節,討厭它太過商品化,討厭它成為愛侶間的指定動作和群眾恐怖主義曬命襲擊,還有那些可憎可嫌的仇人指定浪漫套餐!其實大家有否想過,選擇了一個愛人後,其實你已經再無其他選擇(除分手以外),這樣的話,可否讓我在鬼節吃一個稱心滿意,任由自己選擇的鬼節晚餐,而非套餐?所以我一生人只吃過一次這些死鬼指定套餐,但真的一次就夠了!

今年的鬼節是特別的,首先我要衷心恭喜我的前任,因為她結婚了,過去大家有甚麼對錯,還是隨時間而讓它們過去,衷心的對妳倆說句,婚姻愉快!(雖然我知妳倆看不到,也不在乎)

今年的鬼節是特別的,也是我最想記錄下來的,就是我和麻煩妹的慶祝!我從不喜歡在鬼節慶祝,事實上我們亦未試過正日見面。和水水友人說過,假如情人要我在鬼節送生化武器,我會選擇再重新選擇另一個女友!:p 但今次是我這麼多年來過得最有意義的鬼節。

事緣我想和麻煩妹搞點怎麼來紀念一下我們的第三個情人節,但由於我們不會見面,又不打算破費互相送禮(雖然大家都靜悄悄的送了給對方),所以決定了一起做件有意義的事。我翻查了樂施會的紀錄,原來他們有越南的扶貧和教育計劃,我靈機一觸便建議我們可以在鬼節裡,夾錢捐給這片我們相遇的土地,尤其這個計劃是針對當地的農村,而我們的邂逅便是在越北的農村laocai,所以以此來作第三個鬼節的紀念,我覺得非常有意思。麻煩妹當然也同意,但請妳記得比錢我呀,否則便沒有意義了,哈哈!$$$$$$

今年的鬼節是特別的,和我過的不是我的愛侶,而是我的朋友;我們看了電影,但看的不是愛情電影;我們一起吃晚飯,但不是浪漫的西洋餐廳,而是傳統的粵菜館子!多麼有趣!但願我的朋友下年也變鬼,徹徹底底又兇又惡的厲鬼,唯一請別讓我看見你們的集體恐怖襲擊和手持生化武器上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