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kyo and hong kong

about a girl in tokyo and a boy in hong kong.

23.2.09

近來的出版

翻譯了大半年的書快將完稿,心情開始轉佳!實在被折滕得要命!原本打算整理出版的其他論文因而被一拖再拖,實在有點叫人失望 :(

早前在《明報》工作的友人邀稿,今天出版,所以順道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的出版吧!

1. 〈巴特的《〈羅馬書〉釋義》與2008香港教會〉,載《思》,第111期(2008年9月)。借神學家巴特來狠批香港教會政治獻媚的文章;



2. 〈巴特的教會論及其對香港教會的提醒〉,載《巴特與漢語神學II》(香港: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,2008)。比較學術性的另一長版,非常欣賞研究所願意一字不改的出版這篇「政治不正確」的論文;



3. 〈偽術節〉,《明報》(23/02/09),抗議香港的偽術文化和文偽青年,暗諷我系的一些同學仔

4. 〈生之勇氣:田立克論死亡〉(出版中,等了又等,明明說08年出,氣死我)

除了〈偽術節〉一篇以外,全都是洋洋數千至數萬字的悶文,相信大家都不會有興趣,只貼〈偽術節〉一篇吧:

〈偽術節〉

日前欣賞了香港藝術節的一場高水平演出,然而高水平演出背後卻突顯了低水平的觀眾,非但叫人失望,更嚴重影響欣賞心情。

香港人自命比內地人更有文化藝術修養。的確,從很多內地朋友的口中得知,內地的演出時有令人生氣或啼笑皆非的現象,諸如手機聲、閃光燈、胡亂拍掌甚至叫好,還有暴發戶充當有文化等。然而香港觀眾真的比內地觀眾好嗎?

太過細微的挑剔便不多說,諸如永遠不能準時開場(電影院可以,為何劇院不可?)、演出途中咳嗽不斷(一位國際級指揮曾表示,咳嗽是最影響演出者和現場錄音的)、鼻鼾聲(當日坐在我身邊的觀眾不單發出鼻鼾聲,更好笑的是醒過後還好意思表現得很欣賞很投入)等,但有兩個現象實在不能不說。我第一次在香港看見有觀眾公然在演出期間拿手機拍照,而且分別有三人!(看不到的或許有更多)有人成功偷拍後自鳴得意,有人甚至在職員警告後還要偷偷再幹一回。這類觀眾會有多尊重藝術?水平比內地觀眾高了多少?

其次,近年各大藝術節、電影節越來越一票難求,這或許是一件好事,但這類活動每次都會見到一些「文偽青年」,他們碰頭就是互相比拼買了多少票、欣賞過多少場次,這些文偽青年們都是在量化自己多有「文化」、多有品味,說穿了這和他們最看不起的暴發戶有何分別?或許分別就在於誰買正價票或誰買學生票!

一年一度的藝術節變成一年一度的偽術節,同樣地每年又要問自己一次,來年還要和文偽青年鬥快買票嗎?

1 Comments:

Blogger Unknown said...

Tips Menjaga Kesehatan Tubuh Agar Tetap Bugar
https://adrianbali11.blogspot.co.id/

2:01 PM  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