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kyo and hong kong

about a girl in tokyo and a boy in hong kong.

30.11.09

trace of our lives


for others, it is just a rusty old house, standing still as if it refused to be a past.
for us, it means more than words could describe...



it was so beautiful before!!!!!

25.11.09

再見牛下

舊年和麻煩妹去過的牛頭角下村,昨日起正式開始遷拆,所有商戶都被迫結業,大廈開始圍板、重建,看著新聞報導,很不開心,有點想下淚。




當日我們吃過第九座對開的炭燒雞蛋仔、第十座的源發蝴蝶腩伊和豬雜河,又在源發旁邊開業已四十多年的興記茶餐廳飲奶茶,多懷念!聽說興記的古老店具昨日已透過拍賣轉讓給古物愛好者收藏,但縱然他們是有心人,那又與我何干?這些寶貝可能從此消失人世,或淪為小拙人抄賣或私藏的奢侈玩具、心靈自慰器,誰還我那可愛的餐卡座倚和大冰箱!

未吃過炭燒雞蛋仔的話,我勸你還是找個週末到大澳找那位老伯。以我所知,用炭火烤而非用電爐「電」出來的雞蛋仔,就只此兩檔,「牛下」遷拆後更可能僅存一檔!炭火烤的好吃過那些二流雞蛋仔不知多少倍,內裡是海綿狀軟軟熟熟的!至於蝴蝶腩、豬雜,相信很多人連聽也未曾聽過,前者是豬腩的筋膜位,後者則是豬的內臟,前者尤其好味和難求!有興趣的話,可到新店一試,離舊店約十分鐘路程,但我擔心新鋪已大不如前,全因舊鋪專心做三兩款麵食,而新鋪則走茶餐廳路線,連煲仔飯小菜三文治雞脾也賣,略叫人擔心!



至於最有特色的興記........都沒了,聽聞會開新鋪,但我要併死強調:特色,是不能再現重造的!





大家經常以為,日本的保育工作做得多好、多妙,我同意,基本上很多時比香港做得好,但有多好?好在哪?或許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!事實上日本人仍不斷反思和批評保育的政策和手法,也同時不停進行破壞及重建,比方說神田一帶的舊區重建,就令麻煩妹一家又氣憤又痛苦又傷心,又比如中港台文化人眼中認為表參道上的同潤堂做得很好,但不少日人卻對之反感、不屑!

所以我經常不敢就這個棘手課題發表太多,也不是反對遷拆「牛下」。我只想借題發揮,指出:(一)人的感情和社區的特色是無價和不能修復的,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踐踏;(二)發展不是不好,甚至有其需要,但凡事總有代價,這些代價有時甚至不是一二十年或兩三代人會意識到的。

再來一點「牛下」











(相片絕大部分是麻煩妹拍的,掌聲鼓勵!)

11.11.09

三遊京都

京都是我最喜愛的城市之一。三遊京都,每次都要重遊寧寧小路、石屏小路、祇園,它們都美,且各有各的個性――――古雅、安寧、繁華......今次重遊京都,本為紅葉,唯所見甚少,又一全球暖化之惡果,只好嘆自己來早了,心裡安慰自己:紅葉多,人則多,遊京都,人少好!

去京都,自然會參訪寺院。前兩次已經去了洛東的南禪寺、銀閣寺、法然院、建仁寺、知恩院、清水寺、八阪神社、銀閣寺、清水寺、青蓮院,洛西的天龍寺、仁和寺、龍安寺、金閣寺、寶嚴院,以及洛中的三十三間堂。要算的話,當然還可算奈良的興福寺、法隆寺、東大寺。

至於今次,除了為一睹晚秋的燈光園林而特意安排去洛東的高台寺外,都選擇去一些較遠的寺院,如洛北的大德寺、三千院、寶泉院、實光院,和洛南的東福寺。其中大德寺和東福寺都是踏單車去的,足足踏了大半天。

三遊京都多間寺院後,我的結論是,名院不是人太多便是名過其實。我最喜歡的是人流不多,最好舉目不過十人,且佔地面積細小的寺院。乎合這些條件而我又喜歡的,首推青蓮院。青蓮院四圍長了很多百年杉樹,樹根比我的肥腰還要粗大,就連寄生在樹幹上青苔也像要和樹冠比併誰更翠綠。難怪川端康成在《古都》中要借女主角千代子來讚賞青蓮之美!

次愛是位置較遠的實光院,她的庭園非常雅緻,且遊人不多,比起在附近的三千院,後者靚雖是靚,但人潮不絕,寺內四處也有攤檔擺賣,實在掃興,討厭至極!(雖然我明白一般遊人不會山長水遠為看這小小的庭園,所以我一再強調這是我三遊京都後才得出的結論,只是自說自話,並非普世真理!)

比較另類的可選法然院。事實上我相信時間充份的遊人也未必會選這裡,然而我首次遊京都停留最耐的寺院便是法然院。原因無他,寧靜、漂亮、下雨!旅行最失望的事情,莫非遺失物件或下雨。我三遊京都,三次也碰巧下雨,但京都的可愛之處正是縱然下雨也不會令你失望和厭煩,甚至會發現她的另一種美,有另一番享受。首先,任何一個日本的城市其實都很容易買到雨傘,而且價錢廉宜。其次,京都的古道多由大石鋪成,不會因積水或地滑而令行人不便。再者,下雨時人們都躲進室內,本來喧鬧的寺院頓時間變得冷清,加上雨後令庭園的大自然味道更明顯,靜靜地獨個兒坐著看書,或與同行友伴輕聲交談,整個人的身心靈都像被雨水洗擦乾淨一般。如果時間充份的話,停雨後千萬不要馬上趕景點,因為細心留意的話,你會發現很多小動物小昆蟲會紛紛在雨後亮相。這就是我在法然院的經歷。補充一點,有些只顧賺錢的寺院,人多實不在話下,下雨時你想找個免費避雨的地方也近乎不可能。法然院不單是避雨的好地方,且是免費入場的,怎叫人不窩心!

當然,倘大的寺院也有些是我喜歡的(其實只要在淡季和清晨時分到步的話,也能避開人潮和嘈音的),當中包括建仁寺、仁和寺、知恩院、大德院、南禪寺。她們也是著名和大型的寺廟,但人流遠較清水寺、金閣寺、銀閣寺少,而且她們的賣點不是搶眼和雄偉的建築物,而是她們的氣質。舉例說建仁寺,我最喜歡的寺廟之一,她位於人流最旺的祇園,但當你走進寺院後,外界的煩囂和嘈吵都像被魔法吸走了一樣。如果沙漠裡真有綠洲的話,建仁寺便是京都鬧市中的心靈綠洲。

遊京都,除了寺廟之外,當然就是咖啡館!京都的咖啡館近乎三步一間,且各有特色。以前試過又喜歡的,按排名分別是茂庵、Yamamoto、靜香(Shizuka)、Francois(フランソワ)、六曜社、珈琲工房、石喫茶(部分見07年6月26日的blog),而出名但不喜歡的有Cattleya和Inoda!今次再發掘多幾間,分別有1932開業的smart coffee(スマート,咖啡一般,但食物一流,尤其早餐的西多士、pancake和三文治)、1934年開業,兩層高專放古典音樂且華麗異常的「築地」名曲喫茶(日文放古典音樂的咖啡店之意),而最驚喜的是我心目中的新京都至愛――――Elephant Factory Coffee,它特苦且不酸的味道非常合我口味,店子小小,設計簡約,喜歡得很,原來老板開店前是個著名的室內設計師,難怪!

再說一件今次行程的樂事――――學習日本茶道!難得找到這個地方學習日本茶道(位於三條烏丸的商店街),可以用日語和英語教授,因為這位茶道大師是位獲認可的加拿大人,他甚至誇口自己懂的可能日本人也不懂!這大師有趣非常,本來是學習中國功夫的,在香港拍攝功夫片多年(從對話中得以證實),後來由中國功夫轉習日本武術,七年前因為一句日文「文武全才」,便遠赴東洋學習茶道,現在是日本有名的茶道老師!當然,只上一課自然學不了多少,但現在我至少學會沖抹茶和一些基本的禮儀,算是完了個小小的心願,回港前我也特意買了一瓶抹茶粉和工具回家繼續修行呢!


晚上的石屏小路


踏單車遊京都


東福寺的石庭園


高台寺的園林及倒影


高台寺的竹林


邊喝抹茶邊欣賞實光院的庭園


一個在看紅葉的傻佬


Elephant Factory Coffee(店名取自村上春樹小說中的咖啡店象工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