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kyo and hong kong

about a girl in tokyo and a boy in hong kong.

17.7.09

長洲半日遊

半為公(視察後天教會年青人的夏令營營地),半為私(很想獨個兒安靜一下),中午獨個兒到長洲走了半天,天氣很熱,還下了場雨,買了傘後雨卻停了,害我白白花了六十五大元,還要傻傻的拿著長傘到晚上...

雖然如此,但內心是出奇地平靜和舒服,好像很多年沒有一個人去離島了。記得多年前,我每年都會一個人到南丫島或長洲走走,這兩個地方都是我所喜歡的,記得大約在中四五左右便有了每年獨個到離島一天的習慣。記得第一次還特意買了小麥子的小書去南丫島,書名今已忘了,但仍記得它大概的模樣,封面是淺啡色的再造紙,內裡的排版令人看得舒舒服服。

我一直相信人不能不斷向前衝,要不時停一停,想一想。一年一次這樣的活動,實在能洗滌內心,忘掉煩惱。它與旅行不一樣,旅行時總是要計著時間、小心看地圖,一心想像要看什麼、去那兒、吃什麼、玩什麼,但到離島便不一樣,它是那麼的陌生,但又是那麼的熟悉;不用想行程、看時間,只要隨心隨意的走走,看看人,看看街便可。然而不知何時開始我沒有繼續這習慣,大約是在碩士畢業,出來工作以後的事吧。

近來因為三十大壽之期將近,日日早午晚都外出玩樂,本應心情很好,但有很多事情卻令我覺得很需要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,是故便悄悄地逃到這裡。長洲雖有它的煩囂和嘈吵,但它的可愛卻足以讓你包容這一切,只要你走入一點,便會進到沒有人煙的叢林。我再一次深深的聽到內心靈性的呼喚。

活在大都市的我們,很多時以為旅行對我們身心有益,但實情很多人旅行後比旅行前更累,就算所謂的悠閒之旅,有時總不免會被觀光購物美食所誘,所以於我而言,旅行是學習,是體驗,而唯有獨個兒往離島才說得上是心靈的洗滌和喚醒。

從華威酒店旁的小路上坡,一直走大約二三十分鐘,漸漸到達慈幼靜修院,那裡的安靜和風景,令怕熱得要命的我也安舒起來。望著海岸,教堂,聖像和樹木,我知道我的目的已達。人的靈性間中真要配合外在環境才能被喚起,試問每天活在喧鬧的都市,人頭湧湧,想著工作愛人吃喝娛樂,怎樣能得到真正的安寧。

天主教的傳統叫避靜,而基督教則叫退修,兩者而言我比較喜歡前者。靜,可以是無目的的,而修則太有為了;要達到靜,有時我們真的要避,要逃離種種的思慮,因為我們都只是凡人,未有在喧鬧中入聖的境界。今天,我決定要重拾每年獨個避靜的習慣,讓自己可以反思過去,重新上路。希望我活到三十、四十及五十後的不惑之年,都仍能保持二十九歲今天的這個決定。

寫於三十前倒數的第七天,喝著哥哥送的紅酒,聽著貝多芬的C大調彌撒曲(Sir Colin Davis指揮,London Symphony Chorus和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的演出)



慈幼靜修院的小聖堂



聖若瑟及聖嬰像



修院中的紅花



途中的石灘



沿路發現的一間海邊小屋,我的理想住宅,有小花園和籃球架!

2 Comments:

Anonymous Vienna said...

康,這讓我想起,好幾年前,我們在諾士佛臺樓上的havana酒吧,說著我們的三十歲會怎樣?我們還會這樣摸著酒杯底歎息歲月飛逝嗎?我們結婚了嗎?事業會有所成嗎?會有自己的房子嗎?

終於,我的三十歲在澳洲渡過,你呢?

10:19 PM  
Blogger 馬騮仔 said...

對,我也記得那一幕!想妳也沒預料到自己會去了澳洲吧,也為妳高興!至於我怎樣過三十大壽,先賣一個關子,過兩天便寫出來,等我!

6:04 PM  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